母乳親餵妳該知道的事 母乳親餵
資料提供:媽媽寶寶雜誌
全親餵好處多
只要嘗試過親餵(親自以乳房哺餵寶寶母乳)的媽媽都知道,與孩子如此親密不只帶給媽媽幸福感,也能帶給寶寶最全然的安全感,親餵母乳不但有助於穩定新生兒的不安情緒,也是新手媽媽最輕省的育兒方法,在熟悉照顧新生兒之前,全親餵的哺育方式省去了泡奶、洗奶瓶與擠奶的時間,減少了奶粉可能引起的寶寶脹氣哭鬧行為,更讓媽媽產後有更多的休息時間,不但能讓新手媽媽的育兒之路容易上手,媽媽產後也比較能夠充分休息。
全親餵之所以值得嘗試,原因在於寶寶的吸吮與母體的泌乳機制裡外相應,當寶寶的需求透過吸吮媽媽乳房獲得滿足,母體也能精準地依照寶寶的每次吸吮量,製造下一次相應的奶水量,讓母嬰間的奶水供需自然達成平衡,不但媽媽無需為奶水夠不夠、乳房需不需要排空或奶水供過於求造成塞奶疼痛而煩惱,寶寶也不會有被過度餵食、乳汁汙染或成分不均的風險。
國際泌乳顧問說明
過度餵食
在全親餵的狀況下,依照寶寶需求哺餵,寶寶依本能:飽足即停止吸吮,不會有用奶瓶餵食,家長總要孩子喝光光的壓力;過度餵食的隱憂在於忽視寶寶對「吃飽」的本能反應,可能造成日後寶寶習慣吃太多而造成的肥胖問題,且過度餵食,容易造成媽媽必須追奶的焦慮或不當追奶所造成的乳房問題。
乳汁汙染
無論是以手擠奶、或以吸乳器擠奶,媽咪都需留意雙手清潔、環境清潔(在房間擠奶優於在廁所擠奶)、容器清潔與保存時效,依據母乳庫的觀察,許多捐贈的母乳之所以無法被接受,都是由於擠奶過程的疏忽,讓細菌數超標所致。
成分不均
完整的親餵過程,寶寶藉由吸吮乳房,可以從前奶獲得較多的乳糖,從後奶則可以獲得較多的脂肪,但收集奶水時,有時礙於容器大小的限制,媽媽可能不小心將前奶裝一袋,後奶裝一袋,造成營養成分的分散。
產後10天 黃金追奶期
從生產到產後10天,是媽咪建立奶量的黃金期,此時母體的泌乳激素濃度最高,刺激母奶生成最有效率,如果這段期間奶量有穩定建立,日後比較不會為追奶所苦,新生兒平均約2~3小時就需哺餵一次,配合寶寶的需求頻繁餵奶,能幫助媽媽刺激泌乳、建立穩定的奶水量,也能幫助增加寶寶的體重,在這段期間,若寶寶夜間不在身邊,建議媽媽仍要起床擠奶、刺激泌乳,不要讓奶水停留在乳房的時間太久,否則身體會抑制乳汁分泌的激素,讓大腦以為寶寶不需要這些奶水而減少下一次的分泌量。
媽媽我餓了
對新生兒而言,吃飽、睡好是穩定孩子成長的首要大事,但由於寶寶不會說,如果肚子餓,哭泣往往已經是寶寶餓到受不了的最後訊息,IBCLC國際泌乳顧問暨愛哺母乳中心執行長蕭如芳提醒,新生兒只要感到肚子餓,就會開始慢慢左右轉頭嘗試搜尋乳房,張開嘴巴、吐出舌頭,此時若再等不到母親哺餵,就會開始吃手、吸舔嘴唇,如果媽媽仍然還沒發現寶寶的飢餓訊息,寶寶就會開始從小小聲的哭泣到放聲大哭,且有些寶寶一旦生氣大哭,就容易影響喝奶的穩定節奏,因此,建議媽媽不要等到孩子大哭才餵奶;此外,許多長輩會以手指放在寶寶嘴角測試寶寶是否飢餓,事實上,孩子表現飢餓會是自發性的行為,若因為手指放在嘴角而轉頭,常常是天生的反射行為(尋乳反射)所導致,不代表一定是飢餓的訊息。
看懂孩子的飽足訊息
因為不願意孩子挨餓,新手媽媽在進行親餵時,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寶寶沒有吃飽,除了不知道寶寶究竟吃了多少量之外,也因為看不到奶水消耗的量而感到不安,種種原因容易讓媽媽放棄親餵,然而,蕭如芳泌乳顧問表示,其實只要學會觀察寶寶反應與乳房狀況,親餵也能帶給媽媽安心感。
1.觀察尿布:無論是母奶或配方奶,一天當中只要有達到6片濕尿布,就表示寶寶當天的奶水攝取量足夠。
2.觀察乳房:當寶寶吸吮時,除了以聽到吞嚥聲來確定寶寶有吃到奶水,乳房慢慢的鬆軟,也表示奶水已逐漸被移出。
3.觀察寶寶:寶寶的飽足反應包括:將頭轉離乳房、對含乳沒興趣、滿足的放鬆四肢與手掌進入睡眠,蕭如芳泌乳顧問指出,當寶寶攝取足夠的奶水時,會睡得安穩、排便順暢、清醒時很有反應,且每個月體重增加至少500g,反之,若寶寶沒吃飽,他喝完奶後會顯得很不滿足、常常煩躁或哭泣,而且體重也不會逐月增加。
蕭如芳泌乳顧問說明,當寶寶逐漸吃飽時(無論親餵或瓶餵),寶寶吸吮的速度會慢下來,如果寶寶是用奶瓶餵食,寶寶會用舌頭輕推奶嘴來表示已飽足,此時家長即應停止餵奶,才不會過度餵食;而親餵的媽媽則可以觀察乳房奶水滴出的狀況,除了乳房鬆軟,若流速也變慢,則表示奶水已充分移出。
追奶不過度
隨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,親餵的媽媽可能會在某幾天發現寶寶似乎很快就餓了,且喝奶的需求變多,這表示寶寶的奶量正在逐漸增加中,此時,媽媽無需擔心自己是否奶量不夠,只要持續依照寶寶的需求哺餵,母體就會依據寶寶吸吮的頻率與需求,製造出足夠供應寶寶的奶水量,但由於現在社會結構的變遷,職業媽媽的比例上升,親餵與瓶餵混和供應的情況很常見,此時媽咪就必須觀察寶寶每日的平均喝奶量,並在無法親餵寶寶時,透過擠奶方式刺激泌乳,讓擠出的奶水量儘量滿足寶寶的每日需求,若寶寶奶量突然提升,媽媽擠奶的頻率或時間可能也必須暫時增加以利提升奶量,但蕭如芳泌乳顧問提醒,若供應寶寶的需求已足夠,媽咪就無須再大量擠出剩餘奶水,因為身體會依據每次奶水的移出量,衡量下次的泌乳量,若持續供過於求的擠出奶水,除了容易脹奶脹到難受,也容易因為一次疏忽移出奶水,就造成乳腺阻塞與疼痛,建議媽媽擠奶擠出寶寶需要的量即可,除非有儲存需求可再多擠一些,否則只要乳房呈現鬆軟舒服即可停止擠奶。若媽媽已經有過度擠奶的傾向而想減少奶量,建議以逐次減少擠奶量與慢慢拉長間隔來達成目標,否則突然減少擠奶次數可能會造成塞奶,媽媽不可不慎。
均衡飲食不受限
為了確保奶水源源不絕,哺乳媽媽在飲食上常常過於小心翼翼,深怕吃到什麼食物就會造成退奶,蕭如芳泌乳顧問表示,奶水量的維持仰賴持續的奶水移出,只要奶水有固定移出,泌乳就會持續,食物的影響並不明顯,但哺乳期間,心情的好壞卻會對泌乳造成影響,因此,建議媽媽不如順著身體的感覺,除了確保飲食均衡營養、水分攝取正常,不用刻意避開某類食物,想吃就吃一點,擔心就少吃一點,讓好心情幫助身體泌乳順利;不過,哺乳期間,酒類的料理仍要酌量,以免影響泌乳,也影響寶寶的中樞神經發展(例如:假設媽媽50公斤,以全酒水燉煮的麻油雞料理而言,一天不超過600 c.c.的雞湯量即屬安全範圍。)
發奶或塞奶食物
有些媽媽擔心飲食過於油膩會造成乳腺管阻塞,實際上,除了增加水分或湯品的攝取,目前並沒有任何研究指出有哪些特定食品會影響發奶或塞奶,許多媽媽的經驗分享多屬個案,不應一概而論,媽媽要觀察自己的飲食狀況,若其中真有影響發奶或造成阻塞的情形,可再依個人情況進行調整。然而,塞奶的主要影響因素還是乳汁排出困難或是過度擠壓乳房所造成,若狀況持續未改善,建議媽媽仍要尋求專業護理人員的協助。
舒服就是最好的哺餵姿勢
有別於過去幾年母乳的推廣會介紹媽咪某些固定的哺乳姿勢,近幾年則強調媽媽舒服的姿勢,就是最好的哺乳姿勢,無論是半仰躺讓寶寶趴著喝奶或是側躺讓寶寶側身吸吮,只要媽媽能夠身體放鬆,對乳汁分泌不但有正面幫助,也不需因為配合寶寶而腰痠背痛,新生兒的哺餵時間常常每次需要15~20分鐘,如果媽媽能把握正確的哺乳技巧,不駝背、不聳肩、善用抱枕與枕頭,親餵這件事就能比較輕鬆又愉快,同時,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小,夜間哺乳無法避免,建議媽咪們要學會躺餵的技巧,才能讓自己在滿足寶寶需求時,也能獲得充分的休息。
喜閱寶寶托嬰中心 轉載
留言列表